【柏金遜症長者】回復身體機能 重新出發

「以前覺得走路是一件好簡單的事情,不用想,現在忽然每一步、每一寸都要思考。」十多年前,黃先生差不多退休前確診柏金遜症,病症早期,服藥後仍可如常獨居,照顧自己。直至三年前,在家不小心絆倒,一摔,拉傷腳,他便失去行動能力。住醫院幾日後,家人便安排他在2019年入住松齡旗下「尚耆.賢居」系列院舍。

【喪偶後陷抑鬱漩渦】 在松齡重拾笑容

三個月過去,駱婆婆逐漸走出陰霾。有護理人員關心與陪伴,她開始走出房門,慢慢職員教懂她用手機,她便自娛追劇,也會自行買零食。她感受到,這裡的長者有尊嚴,職員上下,關心和照顧「無微不至」,「這裡不像老人院,好似一個大家庭。」

【中風康復路】三個月後 西廚再掌勺

夫妻二人共同打拼多年,是兩三間餐廳的東主。九十年代往法國就讀國立廚藝學校的黃立強,因煮得一手精湛的法國私房菜,曾廣受傳媒注目,中風前仍在自己的西餐廳任主廚。當日他正好放假在家,黃太記得,剛問了一句家常話,他忽然答不上,只是支支吾吾「我我我」,坐下時身體也歪去一邊,黃太懷疑他中風,當機立斷叫救護車。送往瑪嘉烈醫院急症室,七日後,他才過了危險期,蘇醒過來,轉往以復康中心。

【認知障礙症院友】重新適應生活 覓回尊嚴

「認知障礙最麻煩,就是她有自己思想,用自己行為表達自己,做想做的事,在她來說是正常,但不一定在你眼中是正常。」現時九十三歲的陳婆婆,罹患中度認知障礙,拴住拐杖,身體仍硬朗,沒有三高,精神也不錯。不過,女兒唐小姐慨嘆,母親能重拾行動能力,並不容易。

【寧養服務】還她尊嚴  助母女解誤會

「我細個她照顧我,現在我照顧她,是應該的,因為親人走咗就冇。」舒緩照顧需要照顧身心靈需要。身為護士,院長Gloria解釋,護理人員是同行者,除了觀察病情,每天她和社工均會抽時間與母女二人聊天,了解對方背景,擔任溝通的橋樑,協助兩邊對話。醫療團隊初時方向是停掉不必要的藥物,止痛、止氣促,令蘇婆婆「有尊嚴、舒服、有愛中離世」。

【認知障礙夫  中風妻】同住松齡 互相扶持

「一個照顧者其實好辛苦,失去自己的時間,失去自己的空間,一切都投放下去…」戚婆婆與丈夫自2020年便於松齡居住,由當初擔心未能獨自照顧患上認知障礙的丈夫,到現在與丈夫互相扶持,重拾歡笑。戚婆婆笑指近日兒子說掛念她,所以正在考慮回家還是留下來陪伴丈夫,至少丈夫在這裡,她無後顧之憂。

【星島日報】盼完善居家安老產業鏈 打破院舍沉悶框 (2023.02.10)

疫情致醫療及安老服務瀕臨瓦解,華懋集團掌握社會復常的先機,去年8月收購植根香港逾30年的松齡護老集團,並成立全新品牌「CCG Healthcare」,於銅鑼灣建設革新的安老院舍「松心薈」,為集團業務掀開多元化的一頁。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暨松齡護老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宏興指,集團均衡發展「人、繁榮、環境」三重基線,新院舍不論內在設計抑或醫療服務,都打破安老院舍舊有沉悶的框架,寄望站穩在安老服務的第一步,進而完善離院後支援、居家安老等整個產業鏈,照顧銀齡一族的需要,建設更宜居的城市。

【iM人物專訪 (影片)】松齡積極開設高端護老院 搶攻銀髮族市場 (2022.08.11)

集團設有3 家高端的護老院舍「尚耆.賢居」,分別為位於元朗的松齡雅苑、石硤尾的松齡樂軒,及九龍城蔚盈苑。松齡護老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陳業強表示,集團未來的重要策略,是積極拓展高端護老院。他指,根據統計處的資料,香港約有200 萬人口已經過60 歲,以國際的數據推論,大概有5% 至6% 的人有需要院舍服務,若以以上數據計算,香港需要院舍服務的人大概有12 萬人,有些人需要高端,有些需要中端護老服務。

【TVB 無耆不有 (影片)】認知障礙主題院舍設計 引入樂齡科技 優化長者照顧服務 (2022.01.15)

松齡樂軒團隊早前接受TVB《無耆不有》訪問,為大眾簡介認知障礙主題安老院舍的設計特色- 引入懷緬治療,透過舊事舊物刺激腦部,延緩退化。團隊透過持續性評估及了解長者的背景,有助照顧長者情緒,及處理行為問題;駐院職業治療師亦為有需要長者提供針對性訓練,並引入電子貓及不同樂齡科技產品,期望為長者得到適切的治療及照顧...